西北民族大学“民族语言智能语音库”上线,助力28种濒危方言保护

兰州新闻网 阅读:4 2025-05-23 05:50:29 评论:0

近日,西北民族大学成功上线了“民族语言智能语音库”,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在民族语言保护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该语音库的上线,旨在收集、整理和保护我国28种濒危方言,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提供有力支持。

西北民族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一直以来,该校都高度重视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此次上线的“民族语言智能语音库”项目,历时多年筹备,汇聚了该校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民族学等多学科专家的智慧和力量。

据了解,该语音库共收录了28种濒危方言的语音数据,包括藏语、*语、哈萨克语、蒙古语等。这些方言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方言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语音库的上线,将为这些濒危方言的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语音库的建设过程中,西北民族大学采用了先进的语音识别和语音*,实现了对濒危方言的语音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语音库中的数据,不仅包括方言的语音样本,还包括方言的词汇、语法、语音规则等信息,为后续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

此外,语音库还具备以下特点:

1. 系统性:语音库涵盖了我国28种濒危方言,实现了对濒危方言的全面收集和保护。

2. 可扩展性:随着研究的深入,语音库将不断丰富和完善,为更多濒危方言的保护提供支持。

3. 互动性:语音库支持用户在线查询、下载和使用,方便了广大语言学爱好者、研究人员和教学工作者。

4. 便捷性:语音库采用云计算技术,用户可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访问和使用语音库资源。

语音库的上线,对于我国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有助于挖掘和传承我国丰富的民族语言资源,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其次,语音库的建立为濒危方言的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助于避免这些方言的失传。最后,语音库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语言智能语音库”的上线,是我国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里程碑。在今后的工作中,该校将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语音库功能,为传承和弘扬我国民族语言文化贡献力量。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关注和支持民族语言文化保护事业,让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兰州新闻网全面呈现兰州地区新闻动态,聚焦国内外热点,打造报、网、端、微、屏全媒体传播矩阵,用户覆盖超1100万